跳槽频率高易上黑名单 应被纳入个人职场诚信档案 |
|
|
|
有人力资源机构针对1160多家企业应届生流失率调查显示,通常社会整体年流失率为18%左右,而应届生第一年却高达24.8%,也就是说,每4名应届生中,就有1人在入职一年后跳槽。 如今,“90后”已经是职场新生力量,用人单位是否真的了解“90后”的需求,是否能更好地留人留心,值得关注。 随着电视剧《猎场》的热播,猎头这一“幕后”职业开始走进大众视野。最新发布的一份猎头行业报告披露了这个群体的更多细节,其中提到“跳槽虽是职场人获得更好发展机会的方式,但频繁跳槽并非恰当之举,反而最不被猎头看好”:94.4%的猎头不喜欢跳槽频率高的候选人,63.4%的猎头不喜欢声誉不好的人。 根据大数据报告,猎头之所以“不喜欢”跳槽频率高的求职者,在于“频繁跳槽会给人强烈的不稳定感”,而行业声誉不好除了可能是其工作能力欠缺,也可能是猎物人品存在问题,此类人选推荐给企业风险太高。 不少人可能会认为学历、毕业院校是猎头寻找猎物时考量的第一要素。但大数据报告却表明,猎头猎取人才最看重的几大因素中,教育背景仅排第四,匹配的工作经历才是猎头考虑的最大因素,跳槽频度和工作业绩分别位居第二、三。 大数据报告还提到,猎头在进行人才筛选时,候选人沟通及时、诚实守信、目标明确是他们最看重的排名前三的优点。 恶意跳槽应被纳入个人职场诚信档案 对于求职者而言,不要动辄就跳槽,而是要把这种消极的、逃避的做法转变为一种持续改进的积极行为。“提升自我”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完成,离职只是其中一种,而且离职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。此外,随着目前人才市场频繁的流动,员工跳槽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已经远远大于过去。 人才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转甚至是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。员工频繁跳槽无疑会产生重创,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依据心理学专家对跳槽行为的分析,任何跳槽行为的发生都是由个人意愿、外部机会以及制约缺失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。在制约机制方面,建议可以建立职业诚信数据库,对于不正当的跳槽行为,应该有制度约束,建立个人职场诚信档案,一旦有恶意跳槽者,其行为可记录到数据平台,雇主在录用时可以查看员工档案,以此来判断员工的职场道德表现。 |